首页
>信息公开专栏>政策文件库>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索引号: 11370685004267108D/2021-19332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服务业
发文机关: 招远市政府办 体裁分类: 意见
发布日期: 2021-08-23 成文日期: 2021-08-20
关键词: 服务业 突破发展 三年行动 有效性: 有效

招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全市服务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

浏览量:

字号:

招政办发〔2021〕13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集团公司,驻招有关单位: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全市服务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招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全市服务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服务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2021年至2023年,组织实施推进全市服务业突破发展行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按照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构建“7+4+5”产业体系,实现“一个突破、两个高于、三个明显”的奋斗目标。“一个突破”,即制造服务业质量效益实现新突破,全市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左右。“两个高于”,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同期烟台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三个明显”,即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内部结构明显优化,占经济总量的份额明显提升。到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为实现“十四五”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动制造服务业突破发展

按照“补齐短板、扩大规模、优化提升”的原则,明确制造

服务业的突破方向,壮大市场服务主体,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制造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一)工业设计。全面提升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高端化水平。围绕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集聚知名设计企业,建设山东省膜材料与应用工业设计研究院等设计创新平台项目。到2023年,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3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10家。(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科技服务。以创新驱动打造发展引擎,集聚创新资源,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围绕装备制造、电子材料、食品加工、有色及贵金属等产业,理清发展思路和产业链条,有效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产业技术平台、具有公共科技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企业。全力推动山东理工大学招远工业技术研究院、玲珑轮胎技术中心等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到2023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科研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局)

(三)现代物流。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协同“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和腹地城市建设,加大对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投入,布局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大型物流园区、配载配送中心等重点工程。围绕公路物流、高铁快运和电商快递,发展现代供应链、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物流模式,加快引进一批物流重点项目,打造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23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左右;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

(四)产业金融。优化完善金融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功能完备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金融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壮大金融产业发展规模。到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成为支柱产业。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7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390亿元,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占企业贷款规模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家左右,基金认缴规模突破100亿元;大力发展各类金融业态,新增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融资租赁、典当行等新型金融及第三方服务机构5家左右。(责任单位:金融服务中心)

(五)软件信息。助力烟台创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互联网和工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研发技术先进的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大型工业软件等高端软件,打造招远外包服务城市品牌。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APP软件,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高地。助推黄金矿山绿色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力服务市属黄金行业企业。到2023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六)会展经济。助力烟台建设立足山东半岛、辐射东北亚的国际会展名城。围绕烟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创新办展模式,引进培育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提升策展和办会能力。到2023年,每年举办皮草节、黄金节等会展活动超过3个,综合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责任单位:商务局)

(七)商务服务。助力烟台市建设全省商务服务最好、商务环境最优城市。积极引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咨询服务机构,持续提升城市服务生产的供给能力。到2023年,全市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亿元;烟台市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到5家以上,引进1-2家国内知名的律师、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业机构。(责任单位:商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财政局、审计局、投资促进中心)

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育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长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和品质化发展。

(一)商贸流通。提升城市消费能级,以推进商贸服务现代化、便捷化为导向,加快健全完善城区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点三级商业网点体系,构建以大型商贸企业为龙头,名牌专业街为特色,便民店、专卖店、社区商业网点为基础的现代商贸网络体系,提升中心城区商业发展规模、档次和服务功能。重点支持金都百货、振华集团、招金广场、金城广场、首饰城、皮革城等商贸龙头继续做大做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服务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5%以上,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增长12%以上,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商务局)

(二)旅游服务。立足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精心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发展九顶原乡康养小镇、滚泉山露天温泉、龙王湖医养旅游示范基地等康养旅游,大户庄园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九曲蒋家乡村民俗游等乡村旅游;发展黄金博物馆、金银工艺博物馆、粉丝博物馆等中矿非煤矿山实操研学基地研学旅游;发展黄金海岸自驾运动营地滨海休闲旅游、辛庄滨海古村落群和张星山区古村落群等古村民俗游;发展黄金节、皮草节、“山东好时节·烟台人游烟台——走进招远”等节庆活动发展节庆旅游;发展烈士陵园、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等革命旧址、遗址、纪念地等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树立叫响“中国知名黄金文化旅游目的地”文旅品牌。到2023年,建成3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力争接待游客达7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5亿元左右。(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局)

(三)文化创意。打造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黄金文化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着力锻造黄金文化、红色文化、粉丝文化、古村落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融合,增强招远文化软实力。到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实现增加值突破26.6亿元。(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局)

(四)社区服务。以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和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为导向,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到2023年,居民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家政服务机构,全市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责任单位:民政局)

四、推动公共服务业向普惠性和均等化转变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优质和可持续方向,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业供给质量和水平,增加公共消费,更好地促进民生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有效需求。

(一)教育服务。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投入,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大学分校、研究院,吸引高端人才,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到2023年,教育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不低于5所,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5%以上,培训制造服务业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300人以上。(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二)医疗健康。大力推动医疗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资源配置能级,提升健康服务业发展水平。到2023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健康产业增加值60%以上,年均增长18%左右。(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三)养老服务。持续深化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工作,打造招远颐养宜居城市品牌。持续推进城镇职工护理保险,逐步推开居民护理保险。到2023年,护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社会办养老床位占比75%以上。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新增床位600张以上。(责任单位:民政局)

(四)体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建设体育综合实力居烟台市前列的体育强市。到2023年,培育发展2个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形成1-2个具有知名度和招远特色的体育品牌。(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五)房地产业。贯彻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保持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缓解群众住房困难。(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五、实施四大重点工程

以推动服务业倍增发展为目标,统筹抓好载体平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四大工程,以园区搭建承载产业发展,以企业成长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创新融合塑造服务业新动能,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跨越,着力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
    (一)载体平台建设工程。加强主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东部功能区、西部功能区、滨海功能区、全域旅游集聚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优化集聚区发展软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推进产业、企业与载体有机融合,促进服务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集聚区综合性、社会性效应,积极争创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到2023年,形成1-2个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年度推进计划,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优化生产服务扩大投资,实施物流、电子商务、汽车制造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扩大投资,实施文化旅游、商贸业等领域项目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与百姓消费需求相适应,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更好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各镇街区)
    (二)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鼓励商贸、物流等行业大型企业通过融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市场规模,拓展服务半径,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有地位的服务业骨干企业。支持电子商务、汽车制造服务、会展经济等新兴领域企业通过增强技术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和优化服务方式,成为本领域专业化、有特色的领军企业。加强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培育,积极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向服务业企业集聚,支持服务业科技型和创新型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创新型服务业企业群。(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市场监管局、各镇街区)

(三)商业模式创新工程。运用“互联网+”、推动“两业融合”等方式,催生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多种形式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创新应用,发展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激发新需求。重点突破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型产业。推动满足消费高端化、绿色化、个性化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业态创新,重点发展医养结合、智慧社区、远程教育等新业态。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围绕建设智能工厂、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定制、供应链管理、服务衍生制造等9种融合发展新业态,搭建模块化、柔性化制造系统与价值交互平台,发展网络众包、规模化个性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拓展发展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业态。支持玲珑集团、双塔食品等企业向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领域拓展;支持玲珑集团等企业争创国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

(四)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突出紧缺适用、培养引进并重,围绕物流、金融、电商、会展、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有计划地引进一批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服务业企业有计划地加强与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加强人才技能培训。鼓励黄金职业学院、中矿非煤矿山实操培训基地、粉丝行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当地职业院校围绕招远市服务业发展需要,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提高招远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建立招远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库,落实引进人才的工资、生活补贴、住房、医疗、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加强人才公寓、社区、教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人才评价和激励措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好。(责任单位:组织部、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镇街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加强全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负责督促指导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相关部门按行业领域和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送落实情况。各镇(街、区)要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分级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

(二)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投入现代新兴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用于推动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大型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一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烟台市各类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项目,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加强对服务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引导,在土地指标安排上对服务业用地给予适当倾斜,对投资强度大、建成后纳税额高、社会效益好的标志性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服务业。开辟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服务业项目提前介入,加快审批进度。

(三)强化督查考核。细化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年度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定期通报推进情况,督促各项工作加快落到实处。健全完善考核机制,纳入镇街考核,并逐步加大服务业在各级考核的权重,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加强服务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建设,建立服务业诚信红黑名单,大力推进服务业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让守信者降成本,让失信者付代价。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涉企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和企业主动承诺实现100%全覆盖。建立服务业重点领域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引导鼓励市场主体加强内部信用管理。探索建立重点服务业领域从业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服务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应用,逐步将公共信用信息向银行、保险、信用服务等机构开放,在政府购买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使用记录或信用报告。


政策咨询
您可以通过查看政策解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政策内容,如有其他问题,欢迎拨打下方的政策咨询电话,或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咨询,您也可以点击“我要问”提交线上咨询申请。 我要问
如果需要下载附件,请扫描左侧二维码,在手机上打开本页面后进行下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