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招远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招远市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规划(2022-2032年)》(招政发〔2023〕14号)(以下简称“《规划》”),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全面推动我市绿色能源名城建设。招远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华围绕《规划》的编制背景、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3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22年党代会,我市提出“一都两城”的总体产业定位,“一都”,即以黄金全产业链为特征的国内一流的黄金名城,“两城”,即以核电产业链为特征的区域领先的绿色能源名城,以及以植物蛋白提取为特征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植物基名城。为打造区域领先的绿色能源名城,强化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双碳”工作落实,市发展改革局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结合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招远市清洁能源产业专项规划(2022-2032年)》。
二、规划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发展壮大核电产业。加快核电站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招远核电一期项目2台12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落地建设;加快引链补链延链强链,依托中广核等骨干企业,推动核电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强化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建设核电生产性服务业综合体,形成集机组与设备检修、大数据与软件开发、综合试验、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核能综合利用配套产业链;探索“核电+”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模式,依托招远核电站,培育以核能利用展示、核电知识普及、核电站观光为特色的科技旅游业;积极发展核能综合利用,开展核能供暖、核能供汽、核能制冷、电解制氢等,加快形成“零碳”产业体系。
二是做优做强风电及光伏产业。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陆上集中式光伏、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各类高性能光伏设备,鼓励低能耗、高效率、智能化太阳能光伏重大装备产品制造及工艺技术研究;加强海上光伏产业配套水平,重点推动抗风浪薄膜浮体、适应恶劣海况高效组件等重大技术攻关和新型装备研发,力争在漂浮式海上光伏浮体系统、锚固系统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着力推动海上风电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规模化、基地化效应,探索低成本开发海上风电的新路径;深化绿色能源领域交流合作,探索举办招远市海上风电论坛等高端论坛,搭建海上风电领域对外交流平台,全面提升招远市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影响力;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招远“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
三是培育氢储等其他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提升储能配套能力,聚焦各类储能应用场景,稳步推进新型储能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飞轮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以及核电抽汽蓄能等示范应用;培育和延伸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骨干企业,探索制造双向储能逆变器系列产品;促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配置新型储能项目落地,降低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汇集输电通道的容量需求,提升海上风电系统的消纳利用水平和容量支撑能力;探索布局“制氢-加氢-储氢”产业,加快建设氢能研发中心,发展氢燃料水陆智能运输装备,构建形成“制氢-加氢-储氢”的产业链;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的氢能领域企业。鼓励清洁能源制氢项目实施,进而从源头上实现减碳。
四是推进招远市核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探索“核风光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源网荷储”一体发展,实现多能互补。未来依托招远核电基荷电源作用,以核能为基,以太阳能、风能、储能为辅,积极推动核能综合利用,以电力、热力、氢气、暖气等为重点媒介,打造招远特色零碳发展模式;打造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以核电站为中心,在招远区域范围内实现“核风光储”互联互通、协同调度和智慧控制,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区域智慧能源互联网,充分挖掘核电在地方清洁能源体系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以及在电网中的协调平衡作用,有效推动多种清洁能源形式一体化融合发展。
三、规划发展目标
到2025年,招远市通过提升清洁能源产能,统筹多元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谋划布局一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到2030年,优化清洁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初步打造一批功能健全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到2032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200万千瓦,力争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的重要支柱产业。